春意盎然的三月,中色股份控股的中國有色(沈陽)冶金機械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沈冶機械)出口哈薩克斯坦的2臺電解鋁專用起重機,開始了“走出去”的希望之旅。
2007年11月,沈冶機械接到中色股份為哈薩克斯坦25萬噸/年電解鋁廠二期工程生產2臺雙梁絕緣橋式起重機的任務,這是沈冶機械成為中色股份控股子公司后首次接受出口任務。為此,沈冶機械高度重視,于2008年2月專門下達了《強化項目管理 全面提升制造質量的指令》,提出要立足技術創新,堅持持續改進;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,與世界領先水平“對標”;在確保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功能性的前提下,在表面處理、防腐、涂漆、包裝等環節實現重點突破的具體要求。沈冶機械上下迅速行動起來,決心用一流的工作,打造一流的制鋁設備。公司技術專家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,認真總結為哈薩克斯坦鋁廠一期制造起重機的經驗,以用戶為關注焦點,注重人性化設計,完成了以起升機構、電纜滑車、大車水平輪為代表的9項技術改進。公司強化組織保證,實行項目負責人制,明確責、權、利,每天召開溝通協調會,做到日事日畢;在生產周期不足的情況下,創新生產組織方式,制訂周密的網絡計劃,發揮總裝的拉動作用,實行交叉作業,并按節點進度嚴格考核;為確保制造質量,做到件件嚴格把關,臺臺完整試車。對整機的45項主要指標進行了嚴格檢測,對其中四項工具等的功能動作反復做了5次檢測,使檢測結論更為科學、準確。通過完整試車,把問題暴露在廠內,解決在廠內,從而為用戶提供滿意放心的產品;參與起重機制造的全體員工以“沈冶裝備、裝備中國,沈冶裝備、走向世界”的昂揚姿態,晝夜兼程,頑強拼搏,實現了質量和進度的雙重保證,不僅創下了百天生產2臺專用起重機的新紀錄,產品質量也受到中色股份監理的極大好評。
沈冶機械董事長姜英先在談到營銷戰略時指出,沈冶機械要立足國內市場,以國內市場良好業績為支撐,以鋁設備為先導,主動“走出去”,到國際市場尋找“精彩”,不斷提高出口份額。公司總經理劉萬年近期對美國的博萊思管道技術有限公司、美卓公司、CSP公司進行了考察,邁出了對外貿易變被動銷售為主動銷售的重要一步。通過交流,美國三家公司對我公司制造能力有了深刻了解,對正在建設中的鑄造園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,并達成了訂貨意向。截至目前,沈冶機械2008年外貿訂貨為11196萬元,其中,制鋁設備為8232萬元,用戶來自馬來西亞、哈薩克斯坦、印度等多個國家。同時,同法國ECL合作制造的17臺電解車橋架和德國NOELL公司合作制造的4臺電解車橋架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。
作為我國鋁設備制造基地,我國第一臺鋁電解多功能機組、第一臺焙燒機組、堆垛機組、第一臺三工位轉臺式振動成型機在沈冶機械誕生。目前,沈冶機械已制造600多臺制鋁設備,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%,在國內80余家客戶和國外4家鋁廠運行。 2004年,沈冶機械制造的陽極碳塊堆垛機組出口印度;2005年,與世界鋁工業巨擘—美國鋁業公司簽訂的出口冰島的出鋁天車,獲CE認證,打入歐洲市場;2006年,與德國NOELL公司合作,焙燒車挺進挪威;2007年,為中色股份生產的創新設計的新型絕緣天車裝備哈薩克斯坦。沈冶機械不僅改寫了中國鋁工業裝備長期依靠進口的歷史,也創造了制鋁設備出口的輝煌業績,并同法國ECL和德國NOELL公司共同成為世界鋁設備三大主流供應商。